【印聯傳媒資訊】經過兩年的建設,奉賢一家印刷領域的智慧工廠正式投產。與傳統印象中一群工人們熱火朝天手動印刷的場面不同,從紙板原材料,到智能物流、印刷設備、后端成型信息、包裝系統,再到碼垛系統、物流系統、倉庫信息系統,公司的整條生產線都是由自動化設備一氣呵成。
談及以紙箱、彩盒、印刷品制造為主的包裝印刷企業,很難將其與科技創新聯系在一起,而龍利得包裝印刷有限公司卻領先建成印刷包裝行業“兩化融合”智能制造工廠,探索出印包行業的工業4.0之路。
印包行業實現兩化融合
“兩化融合”,就是實現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的融合。在位于柘林鎮的這家不到1.5萬平方米的新工廠,車間內的高效生產場景就是印證,現場也僅有10來個工作人員,負責設備監督等工作。
相比傳統印包公司一天產出1-2萬個紙盒,龍利得組裝的全新生產線,每小時可產出紙盒3.6萬個,紙箱1.8萬個,集裝箱2柜/小時,滿載生產時日產值可達約200多萬元,質量損耗率也從2%下降到0.1%。
整個智慧工廠由運營物流、產品轉換、倉儲、客戶端辦公軟件、操作流程五大部分組成。“智能制造”的流程中,每一個包裝制品都有一個“大腦”,包裝印刷設備印刷什么樣顏色、模切成何種形狀及進行哪些后道加工等,都可以指令。這個指令的發出者就是ERP系統,它能與所有生產設備對接,并讀懂設備的各項動作。今后,隨著數據信息量增大,生產設備也能依靠ERP系統知道要生產什么,明確產品的標準。“只要做一次,第二次就游刃有余。”公司常務副總徐強打比方,ERP系統與生產管理系統對接后,就如同淘寶下單一樣,客戶能實時看到產品生產的全過程。
把夕陽產業做成朝陽企業
有誰能想到,龍利得剛起步時,只是一家小型微利紙箱廠,經過17年的發展,公司已經新三板上市,目前準備主板上市。“我要把龍利得打造成國內先進的紙包裝企業。”龍利得包裝印刷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龍平覺得,“包裝印刷行業雖然是個傳統行業,技術創新仍是企業生存、發展的原動力”。
當意識到包裝業亟待轉型升級的時候,他果斷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進行研發,龍利得也成為國內印包行業第一個做出口的企業。如今,龍利得成功打造了主要以研發設計各類紙包裝容器、綠色環保、水性、高清印刷、個性化、結構性高級多楞型瓦楞紙板、紙箱、微楞紙盒、紙制品、包裝裝潢印刷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現代服務實體包裝平臺。
在對研發的“執著”下,龍利得已經獲得技術專利137項,申請發明專利11項,被評為國家級印刷示范企業、上海市名牌產品等。徐龍平今年還當選“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”。如今,在龍利得的帶動下,很多設備服務商也紛紛推出整體智能化概念。
而智慧工廠正式投產后,世界500強企業客戶已經“聞香而來”,目前公司已有近17家美國、歐洲等地的大用戶前來接洽招標,在龍利得智能生產聯線的強大陣容下,已有多家國外大客戶紛紛下單排待產。“龍利得不僅是包裝廠更是一家科技型企業,把一個夕陽的產業做成了一個朝陽的企業。”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看來,龍利得之所以能夠走出自己的路,就是因為它緊抓科技創新這條主線。
本站聲明:本網站除標注來源【印聯傳媒】之外,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!編輯部聯系電話:0755-8268 2722。